
玩法:小资
发表于 2022-03-12 17:49
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大巴扎是世界上最古老,也是规模最大的巴扎之一。这个巨大的室内市场占地31公顷,有22个门,里面纵横交错着数十条通道,有4000多间店铺,以首饰、香料、亚麻、地毯等闻名,每天来“逛巴扎”的顾客约在25万至40万之间,来土旅游者更是慕名前来。
大巴扎由苏丹穆罕默德二世下令修建,时间是1455年到1461年。1894年曾被大地震损耗,后重建。距今有560年啦!
大巴扎入口。
巴扎內景,游人如织。
各种天然食材制成的饮品。
俯瞰大巴扎(选自网络)。
五彩缤纷的灯具。
以前北京的东安市场也是上有大屋顶覆盖,里面分隔开一间一间的小商铺。上中学时很喜欢去那里逛,特别是旧书店,可以抽出一本书,站着看半天,没人管你。当然,这个大巴扎可比东安市场不知道要大多少倍了。
逛集市比去商厦和高档专卖店要放松,东溜溜,西看看的。像大巴扎这样的有历史、有韵味,货品琳琅满目,更是有逛头。再就是买不买的,享受一下砍价的乐趣也是开心不是。不过,大巴扎里店铺的卖家,那可是见过大世面的,哪国银没见过。听他们介绍商品,与欣赏歌剧不遑多让。个个嘴吐莲花,他的货绝对是精品、孤品、绝品,你要是不买的话,不光是脸红的问题了,简直就是大逆不道啦!哈哈!想想啊,要把里面数十条通道都溜达一遍,差不多要半天时间啊!碰上有看上眼的,再喷些口水,漫天要价,就地还钱的整一通,一天就木有了。买,或者没买不重要,享受的是过程。
好在老木原本就比较抠门,再加上钱包经常性的比脸都干净,越发要捂紧。所以,尽管走了些个地方,只不过两、三件小纪念品而已。
咖啡壶。
金饰。
得意洋洋的店主。
银饰。
前往土耳其首都安卡拉的途中路过图兹盐湖(Tuz Lake)。当导游告诉我们大巴的左方就是著名的盐湖了,大家都挤到左侧拍照。可惜,车速过快,单反相机还凑合能抓拍一两张,手机拍的几乎没有清晰的。又开了很长一段,才到了停车场。
旅游大巴上拍摄的盐湖。
盐湖标志。
到了湖边,够大,一眼望不到边,远处与天相连。近处的湖面上很多人,都是旅游团。走到滩涂上,果然,泥底加杂着白色的颗粒。再往里走,就是全白色了。我们来的时候是十一月中,是枯水季,要是春夏,恐怕就是另一番景象了。越往里面走,白色的盐层就越厚,直接用铲子铲就可以装车了。
检索了一下,图兹湖湖面面积常年保持在1500平方公里,春季水大时可扩大到2500平方公里,长80公里,宽50公里。这是一处天然的盐湖,夏季枯水时期,平均水深0.5米,露出大片滩涂,可供采盐。土耳其70% - 80%的食用盐产自这里。图兹湖属于高原湖泊(海拔900米),日照强烈,水分蒸发很快,而水量的补充明显不足,含盐量远高于一般湖泊。
留影。
一望无边。
在盐水中嬉戏的游人。
图兹湖水有时会变成粉红色,甚至血红色,这一情况和盐也有关系。该湖內有一种藻类,它们产生的某种物质,在吸收阳光后能够生成一种红色色素。当其大量繁殖时,加上湖水含盐度高,所产生的红色素竟能“染”红整个湖泊,也是大自然的奇观吧!
这里还是鸟类的乐园,最壮观的是成千上万只火烈鸟来此度假,绝对艳丽无双。好在那天在盐湖上也看到了鲜红色,是两位神州大妈展开了胜利的纱巾,双手平展拉开,腿别着,或者说是交叉着,笔者不知道该如何描述那个姿势,反正就是很厉害的那种!
火烈鸟在盐湖(选自网络)。
湖水鲜红(选自网络)。
卫星上拍摄的盐湖。
大妈展开红色纱巾,惊艳土国。
很久很久以前,历史学家推测约在公元前1200年,这个地区就有人类活动的痕迹。至公元8世纪左右,当基督教还处于不被认可的时候,大批教徒逃到了卡帕多奇亚。他们发现当地人有挖洞居住的传统。于是,有样学样,也开始跟鼹鼠般的往地下发展。该地区的地质结构非常适于挖洞结穴。教徒们不仅解决了居住问题,同时还成功的将这些洞穴构建成了躲避战祸、迫害的安全避难所。
地下城示意图(选自网络)。
四通八达。
机关消息。
地下城(Underground Cities):上下有八层结构,绵延数十公里,据说陆续发现有36座地下城,可容纳20000人和牲畜!这些地下城里面设有卧室、厨房、储物间、水井、作坊、武器库、养牲畜的地方,甚至墓地。里面的空气新鲜,说明有很好的通风孔道,还有外逃的密道。
地下城深约40米,长年温度13-16度,一直到上个世纪20年代还有人居住。后来因人口交换,开凿并居住于此的希腊人离开,逐渐被废弃不用了。直到1964年,才开发成旅游景点供游客观光。目前,只有上面四层开放,仅占整个地下城的十分之一。
地下城水井。
弯曲的通道。
四通八达。
地下城的通道和洞穴设计的十分精巧。特别是通道,大多可以直立行走,但是,每隔一段就会变的非常窄小,甚至只能蹲下一点点的蹭过去;有的地方又是上下阶梯,也是拐弯抹角的,还有巨大的用机关控制的巨大磨盘石,可以彻底封堵住通道。防范入侵者的手段处处皆是。同时,里面墙壁上刻有记号,标识着出口和进入更深一层,外来者不知道的话,等于进入了地下迷宫。
钻进地道中,很自然的让人联想到抗日战争期间,在华北平原上以挖地道抗敌的情景。
多用途的地穴。
狭隘。
通风透气。
这是在此次旅游中看到的最完整的露天剧场(Aspendos Theater)。当我们抵达剧场时,人家还木有开门接待游客呢!这就是旅游的辛苦之处,大老早的从温暖的被窝里爬起来,匆忙洗漱、匆忙吃早餐、匆忙打行李、上车开始打盹了……就是为了赶行程。阿斯潘多斯剧场位于土耳其的西南部,阿斯潘多斯古城早在公元前四世纪就开始建设,前333年被亚历山大大帝占领。前190年成为罗马帝国的同盟,前133年正式并入帝国。之所以记录这几个年代,是说明该露天剧场是在罗马帝国时修建的。设计师是Zeno。看台共有39阶,可容纳2万人!除了迎接成千上万的游客,每年的6月中旬开始至8月还举办歌剧节。
初阳照在大剧场外墙上。
进入大剧场的甬道。
仰视观众席。
终于开门放行了。穿过一道长长的拱顶通道后,眼前豁然开朗。半圆形的大剧场,一层层观众座席,都是石条的纯粹硬座啊!我决定“登顶”去拍几张俯瞰图。呼哧喘喘的到了最高一层,往下看,哇,漂亮!一览无余的剧场完美无缺,不像其它的遗迹,大多是断壁残垣的。舞台后面高大的影壁起到了很好的拢音和回声效果。
又发现,在最顶一层的后面,居然是一圈拱顶回廊,清晨的阳光洒入,门柱形成了漂亮的光影效果。没有白上来一趟,尽管有些腿软,值了!
俯瞰露天大剧场(选自网络)。
从最顶层俯瞰。
壮观!
剧场正面的石雕。
最高一层的回廊。
演出季的大剧场(选自网络)。
演出现场(选自网络)。
剧照(选自网络)。
在意大利、希腊、土耳其等国的游览,半圆形露天剧场比比皆是。不管是坍塌的,还是修复完整如阿斯潘多斯这个,从直观上让后人们看到,当年的娱乐生活场景。如此之多的剧场,肯定是有需求。那么还应该有从事演出的人、乐队、写剧本的人、舞台工作人员、剧场管理人员,等等等等。这一切说明了什么?文化和文明、艺术和修养,不是一朝一夕的猝就,而是成百上前年的培育、熏陶和传承。若非亲眼目睹,很难如此感叹。
(除注明外,图文均为笔者原创。欢迎转发。欢迎关注。——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