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年初春,游云台山 ,由于只有半天的行程,登了茱萸峰,写了一篇游记《登茱萸峰·让心小憩》,不想获得好评,成为网络热门游记。 云台山 是南太行著名的5A级景区,世界地质公园,峡谷景点不少,并很有特色。如红石峡、潭瀑峡、泉瀑峡、猕猴谷等,是一处以 太行山岳丰富的水景为特色,以峡谷类地质地貌景观和悠久的历史文化为内涵,集科学价值和美学价值与一身的科普生态旅游精品景区。因此,一直想再次游览 云台山 ,了解云台山 ,把云台山分享给更多的朋友。
疫情过后的6月,跟随团队乘大巴来到景区。由于景区免门票,游览的人非常多,到处都是排队。第一站:红石峡。
整个峡谷裸露出的岩石呈紫红色,或褐红色而得名。红石峡门口马路上,用人山人海形容一点也不为过,长长的蛇形人墙不见首尾,夹在队伍中间,寸步前移,走走停停。阳光直射,汗身贴汗身,等着一拨一拨放行,这只是刚开始。好不容易进入“弓”字形栅栏,又是几个迂回,一个小时过后,终于通过检票口,到达横跨峡谷的石桥上,两边空旷,大山群绕。终于可以吸口新鲜空气了。外看窄缝峡谷,顶部巨大红色怪石突兀,底部溪水突然不知去处。里看桥下人如白点,从绝壁之中踏小桥鱼贯而出,游览队伍沿着曲折栈道蜿蜒在碧潭飞瀑之上,时隐时现,如诗如画。此景此情让我暂时忘掉刚才难耐的心情。
过桥外侧下行,石阶盘旋而下,又是人挨人的排队,还好时有树荫遮挡。到达石阶底部沿着桥下方挂臂栈道挪动,道路变窄,显得队伍行进更加缓慢,前胸贴人背,汗流如注,有时还得头顶石崖躬身前行。走进50来米的人工石涵洞——黑龙洞,凉气扑面,汗落气爽。穿过涵洞,又是仅过一人的栈道,此时,只闻涛声不见水。《水经注》中记载:“谓温盘峪河水,潜流三十里复出”,就是指的这条地下河,原来水入暗河而去。
往前走,小桥红壁飞架,脚下碧潭瀑布,仰视天如一线,恰似石阙立谷南端。这就是一线天和白龙瀑布。瀑布60余米,共分为三叠,上两叠短而隐,下一叠长且露瀑布状若飞雪玉龙,银光闪闪,因它是进入红石峡看到的第一条瀑布,故又称“迎宾第一瀑”。
路随壁转,壁转景开,移步景换,景景相连。明代怀庆知府徐以贞至此吟诗感叹:“何年鬼斧劈层崖,鸟翼飞来一线开。斜阳在山归意懒,不堪回首重徘徊”。
下到同心如意桥,也叫情人桥,这是景区最著名的景点,人工仿石双洞桥,两端与丹霞岩层相连。上游苍龙潭下游卧龙潭,双潭瀑布连。情人牵手桥上走,急水穿洞流。
黄龙潭是峡谷中最宽的潭了,它与邻近的青龙潭相比要宽阔许多。 黄龙 潭水深处湛蓝无比,水浅处清澈见底。浅绿淡黄的菌类游丝,或漂浮在潭水中,或吸附在水底的石头上,把潭底掩映的清新金黄流翠。好像能工巧匠为 黄龙 潭铺设了一层金丝绒地毯。潭边的石头倒影在水中,参差错落,情趣盎然。
青龙潭,如一条青龙盘卧谷底、似飘逸的裙带潆回山间。充满灵性的水滋润着红石峡,水石相映相容,让整个峡谷灵动。美的让人心旷神怡,欲罢不能。
山崖上,泉水从崖缝中流出,顺着附在石劈上的苔藓流淌,形成纤细的瀑布,又在下边的岩石上撞溅起的零星细雨,使红润的山体有了绿意。此时,山是静默的、深沉的,水是跳跃的、欢快的。峡谷中除了这一条长年奔流的溪水,悬瀑、深潭随处可见,泉源、细流俯拾皆是。或轻泻漫流,舒缓有致;或珠飞玉碎,挥洒自然;或汇于一潭,静若绿缎。
被誉为“华夏第一奇峡”的红石峡,长1500米,最宽处不过20米,最窄处不到5米,整条峡谷处于地表以下。沿着一条弯曲的阶梯路,一步一步地下到86米深的谷底,才能欣赏到深藏的奇景。素有“盆景峡谷”之美称的红石峡景区集秀、幽、雄、险于一身,泉、瀑、溪、潭于一谷。两岸峭壁山石秀丽,仿佛鬼斧神工雕凿而成。
人、水、石相容成趣。游览人虽多,但不失景色瑰秀。熙攘的人流,穿梭于小桥、栈道、红崖绝壁,或赏景、嬉戏,或拍照、小憩,在湖、滩、溪流、瀑布的映衬下,形成流动的人文“峡谷盆景”奇观。
游记目录
相关游记
- 暑期清凉亲子旅行,五天四夜走进老家河南 33772
- 低风险地区的八日游 19890
- 开封旅游,走进清明上河园,一朝步入画卷 一日梦回千年 117177
评论